當字母會說話:用「聲音」帶孩子認識英文單字
你家孩子背英文單字總是一背就忘?也許,是時候換個方法了。 與其硬背,不如從「聲音」出發——讓字母A的「欸」音帶領孩子發現 cat、dance、fast 之間的奇妙連結。
親子共學
8/12/2025
你有沒有想過,每一個英文字母,其實都藏著自己的「聲音故事」?
就像中文有注音符號的發音,英文字母也有它們獨特的「口音」。但有趣的是,同樣一個字母,在不同單字裡,有時聽起來像在唱歌,有時又像在低語。
比如字母 A,有時唸得長長的(如 cake),有時短短的像一聲驚呼(如 cat),甚至還會發出像「欸」的音(如 dance 或 bath)——這些聲音,其實都是它在不同情境下的「表情」。
這讓我想起一個比喻:
如果把英文字母當作是「樂高積木」,那它們的「發音」就是每塊積木的「顏色」。
單獨看一塊,你只知道它是紅的或藍的;但當你開始把相同顏色的積木放在一起,你會發現:啊!原來這些紅色的可以拼成一輛車,藍色的能蓋出一座城堡。
學習英文單字,也可以這樣玩。
從「聲音」出發,串起單字的連結
很多孩子背單字時,常陷入「看→背→忘」的循環。
為什麼?因為他們記的是「形」,而不是「音」與「義」的連結。
但當我們換個方式——從一個熟悉的發音開始,帶出一串有相同「聲音特徵」的單字,學習就變得像在尋寶。舉個例子:
今天我們專注在字母 A 的短音 [æ],像「欸」這個聲音。
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找找,哪些單字有這個音?
→ cat、hat、map、bag、fast、dance、plant……
這些單字拼法不同、意思各異,但它們都共享同一個「聲音基因」。
當孩子聽見這個音,就會開始聯想:「欸!這個音我聽過,它出現在 cat 裡,也在 dance 裡!」
這不是死背,而是用耳朵建立記憶的路徑。
像整理抽屜一樣,把單字「分類存放」
我們的大腦很喜歡「分類」。
就像你會把襪子放一格、文具放另一格,大腦也偏好把相似的東西歸在一起。
當孩子學會把「發出 [æ] 音的單字」歸成一類,他們就不再只是記「cat 是貓」,而是理解:
「喔,cat、hat、map 這些字,都有同樣的開口音,而且 A 在中間時常常這樣唸。」
這種學習方式,有點像在建一座「聲音圖書館」——
每學一個新單字,就把它放到對應的「聲音抽屜」裡。日積月累,孩子不只能記得更快,還能舉一反三,聽到新單字時,自動推測它可能怎麼唸。


讓學習,從「重複」變成「發現」
最迷人的地方在於:這種方法不需要孩子「硬背」,而是鼓勵他們去「發現規律」。你可以這樣玩:
播一段有 [æ] 音的單字音檔,請孩子舉手當聽到「欸」音時。
一起畫一棵「聲音樹」,把今天找到的單字當作果實掛上去。
看誰能想出最多「欸音家族」的成員。
遊戲中,孩子不知不覺練了聽力、發音、拼字,還訓練了歸納能力。而你,只是陪他一起聽、一起找、一起驚嘆:「原來這個音到處都聽得到!」
結語:讓字母,成為孩子的聲音朋友
英文學習,不一定要從「背」開始。有時候,從「聽」和「玩」出發,反而能走得更遠。
下一次,當孩子唸到 dance 或 fast,不妨問他:
「你覺得這個 A 在說什麼?它的聲音像什麼?」
也許他會笑著回答:「它在大聲喊『欸!』啊!」
當字母開始「說話」,單字,也就有了生命。
📌 小提醒:這種從「發音特徵」出發的學習方式,特別適合 5–12 歲的兒童。搭配圖像、動作與重複聆聽,效果會更好。不需要一次學很多,每天認識 5–10 個「聲音家族」成員,幾個月後,孩子會驚訝自己懂了這麼多單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