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不愛開口說英文?3個不著痕跡的引導小技巧
孩子看得懂卻不敢說?別急著糾正,也別逼他開口。 用「生活化的英語氛圍」、「角色扮演」和「先鼓勵再修正」這3個溫柔方法, 讓孩子在安全感中自然說出第一句英文。 連英文不好的爸媽也能輕鬆上手。
親子共學
8/1/2025


你家孩子明明看懂英文動畫、唱得一口流利的字母歌,可是一到要開口講英文時,整個人像氣球洩氣,只肯搖頭小聲說「不要」——這種無聲抗拒,其實不代表他學不會,更不是偷懶。有時,他只是還沒找到足夠的勇氣和安全感,膽子未長出來,自然就不敢冒險啊。
別說你了,我自己在家也碰過這一幕。當初我也是急得直冒汗,一度拼命糾正、讓孩子反覆念單字。結果越逼越退縮,最後連眼神都不敢對我。後來我終於醒悟,比起抓著發音毛病死磕,不如給他創造一個「亂說也沒關係」的小天地。下面分享幾個我們實測有效的小方法,都很簡單,而且不用你是英語高手,也能上手:
1. 讓英文像「毛毛雨」灑進生活
學語言不像灌輸數學公式,更像浸泡在某種溫暖的空氣裡。小孩腦袋本身就會自動吸收「聽得懂」的內容,不是在課桌前,而是日常耳邊——比如吃飯時飄來輕快英文歌;畫畫那會兒電視上放著超萌動畫片;又或者車上重播固定幾句英文短劇,小耳朵哪裡藏得住這些旋律?
千萬別問:「你懂嗎?」或催促他一定要聽。只要讓那些聲音像風景一樣存在就好。其實回想我們自己怎麼學中文?誰靠考試,小孩都是被大人在旁邊嘮叨著、每天泡在語言裡耳濡目染而已!
某一天,你突然發現孩子哼起卡通主題曲或指著狗狗脫口喊出「dog!」,那瞬間真的有點像看春天第一朵花開一樣驚喜。
2. 玩角色扮演,比枯燥練習更強大
小朋友最怕什麼?不是發錯音,是大人皺眉頭糾正他。與其說:「來練習英文吧!」不如換成:「我們一起演戲好不好?今天你變成飛天河馬,我是你的隊友。」
"玩"比"背誦"自然多了, 在遊戲世界裏,誰管標準腔? 他如果冒出一句"I want wawa(water)"* , 你可以笑嘻嘻地接話:"Oh! You want wawa? Here you go~"
話雖如此, 妳用正確詞彙再重述一次"I want water.", 可千萬別板起臉立即糾正。
他會慢慢在每次互動中,把對的表達方式偷偷記下來,更重要的是,他心底知道:媽媽永遠能聽懂我的意思,而且從沒生過氣。遊戲結束後,看似沒啥立竿見影,但通常隔幾天你就會意外發現,他忽然主動用英文討飲料叫東西,只因為信心悄悄追上腳步。


3. 鼓勵先行一步,「對錯」之後再談
不少家長聽見咬字怪怪,就忍不住糾正:「唉呀,是 /th/,不是 /s/。」太快修正只教出了新方程式:
「講英文=挨批=壓力山大。」
如果他怯生生地說"I wuv you(I love you)"*,回應最好是打趣跟著說:"Aww, I wuv you too!" 隨手自然補一句正式用法:"I love you so much!"
這種溫柔示範勝過千百遍嚴厲教誨。孩子被包圍在寬容氛圍里,就算偶爾嘴瓢,也從容面對,每多講一句便多了一層安全網。語言嘛,本來就是拉近距離的工具,又不是拿來考分數的武器。把完美丟一邊,大膽開門才有風景。如果能走到完全不怕犯錯,多半已經跨出了成功的一大步。
他不是不說,只是還沒準備好
孩子沉默不願開口並非失敗,只是在等待屬於他的舒適圈打開一道門。不必催、不需要攀比及吹毛求疵音標水準。有耐性地把英語變成家的背景噪音,把開口變成歡樂遊戲,把每次講錯都當作航海探險中的偶遇暴風雨,那麼總有那麼一天,你回頭時,他很可能毫無預警冒出一句:"Mama, I want juice."
所有焦慮和等待,在那一刻終於都有了答案。
*註 : 當小孩子在學習說話時,有時會將 "L" 的發音發成 "W",所以 "love" 就會變成 "wuv",或是將 "water" 發音成 "wawa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