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在國小階段培養孩子的英語單字基礎

孩子學英文總在背單字?其實,國小階段的單字學習,不需要死記硬背。 從生活對話、常見字閱讀到多感官遊戲, 用「遇見」代替「背誦」,讓孩子自然記住、大膽使用。

親子共學

8/8/2025

scrabble dice
scrabble dice

很多家長總會冒出這種疑問:「孩子等到國小才開始學英文,會不會太遲啊?」坦白說,小學階段根本就是打好英語單字基礎的黃金時期。這個年紀的孩子,腦袋像塊海綿,什麼都能吸收,模仿能力又超強。如果方法用對了,背單字完全可以變成一場新鮮有趣的大冒險,而不是死板板的記憶遊戲。

與其著急求快,不如動點腦筋去想:孩子到底怎樣才能真正把單字「怎麼學進去」?

不要背單字,要「遇見」單字

許多爸媽對於要不要讓孩子「背」英文單字這件事,會顯得很焦慮 ——其實你回想一下,小孩學中文的時候,有誰硬要他們背「爸爸」、「喝水」、「出去玩」這些詞嗎?沒人吧。他們就是在生活裡,一遍遍碰到、聽到、說到這些詞,自然而然就會了。

英文也一樣。別再拿著單字卡逼孩子唸「apple、apple、apple」,這真的很無聊,而且效果有限。日常生活中自然融入才是王道,比如:
👉 走進廚房,你指著水果說:「Here’s an apple! Red and yummy!」
👉 吃飯時間換句話說:「Do you want more rice?」
👉 出門前提醒一句:「Let’s put on your shoes!」

當某個單字是在和家人歡笑、玩耍或討論興趣的時刻出現,它馬上就不只是個發音而已,而是和情感連結起來的小夥伴。

從「常見字」開始,讓閱讀變簡單

講回正題,有一批超級常見的英文單字——Sight Words(常見字),幾乎出現在每一本兒童讀物中,比如:the、and、is、you、go、see、like……我建議可以先從這些熱門選手下手。你可能想像不到,只要掌握其中前100個,就能秒懂大半本簡易英文故事書。

方法嘛,其實挺容易。我有朋友直接把大張紙卡貼滿全家:"door" 貼門上;"light" 黏在開關旁邊。讀故事看到熟悉的詞,她還會輕聲在耳邊提一句:「嘿~剛剛又出現 and 囉!」還有一招神奇有效,把手指當作魔法棒,在空中畫寫那個單字,嘴巴唸一次,大腦跟記憶立刻串聯起來。不需要強迫一天內全部學完,只要日子久了,一次次巧遇,他們自然就認識啦。

用句子學單字,比單背有用十倍

其實,用句子帶孩子認識單字,比孤零零死背有效十倍。我家小鬼一直記不得 jump,但卻整天哼唱:"Let’s all jump, jump, jump! Up and down!" 歌曲比教科書管用多了不是嗎?你試試看,不用一直重複「run」,直接邀請他一起跑向公園:「Let’s run to the park! Ready? Go! Run!」搭配誇張表情和動作,他立刻明白 run 跟衝刺奔跑是同一回事!

語言嘛,本來就該像樂高積木,每個片段藏在熱鬧活潑的句子裡,要組合也要拆解。有天你突然發現孩子自創短語拼湊自己的話,那感覺特別神奇,就像看到拼圖自己長出了翅膀飛起來。

讓單字「聽得到、看得到、動得到」

千萬別忘了,多感官刺激才最給力!光靠眼睛和嘴巴可不夠——耳朵聽歌,身體跳舞,全身投入更見效。舉幾招我最愛的方法:
✅ 聽得到:播放帶有重複句型的英文歌——旋律洗腦但特別好記;
✅ 看得到:用色彩豐富的圖卡、貼紙、繪本,把抽象變成具象;
✅ 動得到:玩互動小遊戲,讓動作激活記憶。
只要全身上下都參與進來,單字就不會只是「要背的功課」,而是孩子日常的一部分啦!

最重要的是:別急,也別比較

還有一件事,我得提醒所有父母(包括過去太緊張的我自己),不要心急,也絕對不要比較。
每位小孩都有自己的節奏:有人三兩下流利開口,有人安靜蓄勢待發。沉默不代表沒在吸收,只是等適合自己的爆發時機。只要家庭裡持續提供足夠安全感,以及每日新鮮又真誠地接觸可理解英文,那一天終於降臨時,你一定看得到——
某天下午,他突然舉手指著天空吆喝:「Look! A big bird!」
心頭忍不住小鹿亂撞,你便清楚知道:所有等待,都值回票價!

總結:

最後說一句,小學生學英文字彙真的不必填鴨,更沒有壓力競賽。
把生活變成教材,把遊戲加入流程,用溫柔而重複的小細節陪伴,
讓孩子透過一次次偶遇牢牢抓住生詞,再慢慢熟練運用。
唯有這樣建立起來的地基,才穩固得不像沙灘城堡,一轉眼就被浪沖散掉。